保护好黑土地,是粮食生产的关键。黑土地保护,既需要耕作方式的改进,更需要农田基础设施的支撑。在绥化市各县区,通过实施秸秆还田、建设高标准农田等措施,积极开展黑土“保卫战”,在肇东市和明水县今年的耕种现场,正进行着黑土地保护的绥化实践。
现场1
肇东 给黑土地加油
(资料图片)
清晨,伴着隆隆的机械轰鸣声,肇东市海城镇双利种植合作社张向军操控着有机肥抛撒车,将腐熟好的有机肥抛撒在田间。“合作社将玉米秸秆与牛粪掺混堆沤发酵造肥,进行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,对黑土地是很好的保护。”合作社总经理宋继龙介绍,合作社年可生产有机肥4万吨,初步形成了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,解决了田头秸秆送不掉和地里有机肥吃不饱的问题。
近些年,肇东市积极落实“藏粮于地、藏粮于技”战略,将政策、资金、技术、人才向黑土地聚集,构建起建设、利用、保护黑土地的大格局,并成立黑土地保护利用推进专班,高位推动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有序开展。同时,瞄准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,坚持保护优先,推动工程与农机农技、用地与养地相结合,逐步改善黑土地耕地内在质量、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,让黑土地“肥”起来,让黑土层“厚”起来,让黑土地“更有劲儿”,保护好“耕地中的大熊猫”。
昌五镇二街村刘刚是全国种粮大户,他通过秸秆覆盖还田、深翻还田、土壤改良培肥等方式,持续提升玉米产量降本增效的能力,从以前会种地发展到如今“慧”种地。“你看,这里土壤松软不板结,秸秆还田能够提高土壤的有机含量,改善土壤保湿性,减少养分损失,不仅省去耕地起垄费用,还能满足玉米生长需要,这都是黑土地保护好的效果。”今年,刘刚将采用免耕技术种植玉米1.03万亩。
如今,随着农民黑土地保护意识不断提高,绿色防控技术、航化植保作业、测土配方施肥等现代农业技术出现在田间地头,以点带面扎实推进黑土地保护。通过抓典型、树标杆,肇东市对多年连作的地块,动员农民参与耕地轮作、休耕项目,采取倒茬轮作、免耕播种、休耕等农艺措施,让黑土地修养生息,给农田添后劲。
2022年肇东市落实耕地轮作补贴面积1.98万亩,保护性耕作完成163万亩,实施绿色种养循环面积10万亩,带动域内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%以上,有效推动“畜禽—有机肥—农田”等循环经济模式,既提升了耕地地力,又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,让黑土地保护更加高效。
“每亩施1.5立方米玉米秸秆和畜禽粪污沤制的有机肥,不仅可以代替20%~30%化学肥料,而且每亩可以提高粮食产量100~150斤,还解决了农作物秸秆影响耕作和畜禽粪污影响环境的社会难题。”肇东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韩志强介绍说。
肇东市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,稳步推进粮食生产功能区提标改造工作,持续组织实施标准农田质量提升土壤培肥项目。目前已累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48.7万亩。仅去年就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8.01万亩,完成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5万亩,既巩固和提高了粮食生产能力,又让黑土地变成田成方、路相通、旱能灌、涝能排的良田,赋予黑土地持久“续航”能力。(霍永祥 记者 董新英)
现场2
明水 打出保护组合拳
针对黑土地保护问题,明水县结合实际,采取多种方式,打出一套粮食安全生产与生态保护并重的“组合拳”,走上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。
近年来,明水县不断加强技术集成创新,找准黑土耕地退化的主要问题,因地制宜、分区施策,构建肥沃耕作层,采取施用有机肥+秸秆粉碎翻埋还田、施用有机肥+秸秆粉碎联合整地碎混还田和施用有机肥+秸秆粉碎旋耕还田为主的三种综合技术模式,成立农业技术指导组,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讲座和抛撒施肥技术指导。通过施用配方肥,达到农作物需肥和供肥之间的平衡,使土壤的理化性状得到充分改善,增加有机质含量,节本增效。全面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,快速提升农田作业机械化程度,推动农田深松整理和秸秆还田的面积。
“啥地一直用化肥都会变薄、变瘦、变板结,时间长了都会退化。土地是咱农民的根,一定得保护好。”明水县繁荣乡星火村村民付金凯说。
2022年,明水县对2个乡镇7个行政村的10万亩黑土地实施有机肥还田、5.7万亩黑土地实施秸秆还田、4.38余万亩黑土地实施深松整地,重点解决了项目区黑土耕地有机质下降问题,持续改善黑土耕地质量,防止黑土耕地退化。
为保护黑土资源,严防水土流失,明水县大力开展侵蚀沟治理项目。通过沟头防护、谷坊砌筑、护岸砌石、植物封沟等沟道治理措施,形成综合防治体系,进一步保护黑土地,提高农田利用率。目前部分地方取得了初步治理成效,2022年共治理侵蚀沟263条。
明水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,将持续发力,科学打造高标准黑土农田建设,提高耕地质量,多方位、多层次、多角度加强对黑土地的保护。(孟维欣 记者 董新英)
标签: